根据环球时报报道,美国针对包括中国在内的多国目标使用量子攻击系统(网络武器),劫持用户的网络浏览记录。
而诸如脸书、推特、油管、亚马逊、乃至QQ等社交软件都被列为攻击目标。
这次攻击是无差别的,攻击目标里甚至包含了美国的盟友。
网络时代的战争悄无声息而又瞬息万变,因为“痛觉”不明显,很多网友和企业并不清楚这样的攻击意味着什么。
据调查,这次攻击窃取的数据包括了网络配置文件、相关账户的名称和密码、商业和私人文档、数据库、聊天记录及好友信息、电子邮件、摄像头和麦克风的实时数据等。
对于个体而言,这意味着个人的互联网隐私被彻底截获,被作为大数据分析材料,用作政治和军事斗争的筹码。
对于企业而言,商业文件和敏感数据被劫持自然会影响公司的市场竞争力。
哪怕是口头形式的讯息依旧可能被摄像头和麦克风记录,这意味着涉及企业战略的高层密会也成为了动摇公司地位、行业发展乃至于国际贸易的基底。
当个人和企业都受制于他国时,社会发展和经济成长自然也会受阻。
在数字化的今天,信息安全就是企业安全、社会安全、国家安全!。
面对不可控的外部网络环境,普通的企业或个人应该如何独善其身呢?
首先,养成良好的上网习惯。软件下正版,WiFi不乱连,Cookie常删,社交媒体账号设置多重防护措施等。只有建立信息安全意识,才能最大可能降低上网风险,保护个人及企业数据安全。
其次,加强保密意识。敏感信息要及时清除,包含个人隐私或商业秘密的文件要用安全的加密盘来保存,以防窃取。保密这根弦,无论是个人还是企业,任何时候都不能松懈。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安全的聊天通讯软件。企业或个人很难依靠良好的安全网上习惯就能完全杜绝网络事件,因此,必须在硬件上给予足够支持,从根源上保护信息安全。
油管脸书app
在越南,社交软件和出行打车应用程序的普及与当地的生活方式紧密相连。越南人经常使用的社交软件包括:
1.脸书(Facebook):这是一个全球性的社交网络平台,在越南也广受欢迎,人们用它来保持联系和分享生活。
2.Zalo:被称为越南版微信的这个应用程序,提供了类似于微信的聊天、视频通话、分享内容等功能,是越南人日常沟通的重要工具。
至于出行打车,越南人普遍使用:
1.Grab:这是一个综合性的移动服务平台,提供包括打车、送餐、快递等多种服务。在越南,Grab提供了摩托车、出租车和私家车等多种出行选择,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合适的车型。
在越南,智能手机应用程序不仅用于社交和出行,还广泛用于其他方面,如:
1.油管(YouTube):全球最大的视频分享网站,越南人用它来观看视频内容,包括音乐视频、电影、电视节目等。
2.虾皮(Shopee):这是东南亚最大的电商平台之一,在越南提供广泛的在线购物选择,支持多种支付方式,包括货到付款。
3.Booking:这个全球酒店预订平台在越南也很受欢迎,允许用户预订全球范围内的酒店住宿。
据市场调研显示,越南的互联网使用率正在迅速增长,这反映了该国数字化的快速进程。越南的网民数量和在线消费行为都在不断上升,这为各种应用程序和服务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