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转换
模数转换器
模数转换过程包括量化和编码。
量化是将模拟信号量程分成许多离散量级,并确定输入信号所属的量级。
编码是对每一量级分配唯一的数字码,并确定与输入信号相对应的代码。
最普通的码制是二进制,它有2n个量级(n为位数),可依次逐个编号。
模数转换的方法很多,从转换原理来分可分为直接法和间接法两大类。
直接法是直接将电压转换成数字量。
它用数模网络输出的一套基准电压,从高位起逐位与被测电压反复比较,直到二者达到或接近平衡(见图)。
控制逻辑能实现对分搜索的控制,其比较方法如同天平称重。
先使二进位制数的最高位Dn-1=1,经数模转换后得到一个整个量程一半的模拟电压VS,与输入电压Vin相比较,若Vin>VS,则保留这一位;若Vin<Vin,则Dn-1=0。
然后使下一位Dn-2=1,与上一次的结果一起经数模转换后与Vin相比较,重复这一过程,直到使D0=1,再与Vin相比较,由Vin>VS还是Vin<V来决定是否保留这一位。
经过n次比较后,n位寄存器的状态即为转换后的数据。
这种直接逐位比较型(又称反馈比较型)转换器是一种高速的数模转换电路,转换精度很高,但对干扰的抑制能力较差,常用提高数据放大器性能的方法来弥补。
它在计算机接口电路中用得最普遍。
间接法不将电压直接转换成数字,而是首先转换成某一中间量,再由中间量转换成数字。
常用的有电压-时间间隔(V/T)型和电压-频率(V/F)型两种,其中电压-时间间隔型中的双斜率法(又称双积分法)用得较为普遍。
模数转换器的选用具体取决于输入电平、输出形式、控制性质以及需要的速度、分辨率和精度。
用半导体分立元件制成的模数转换器常常采用单元结构,随着大规模集成电路技术的发展,模数转换器体积逐渐缩小为一块模板、一块集成电路。
例子:
例1:对于一个2位的电压模数转换器,如果将参考设为1V,那么输出的信号有00、01、10、11,4种编码,分别代表输入电压在0V-0.25V,0.26V-0.5V,0.51V-0.75V,0.76V-1V时的对应输入。
分为4个等级编码,当一个0.8V的信号输入时,转换器输出的数据为11。
例2:对于一个4位的电压模数转换器,如果将参考设为1V,那么输出的信号有0000、0001、0010、0011、0100、0101、0110、0111、1000、1001、1010、1011、1100、1101、1110、1111,16种编码,分别代表输入电压在0V-0.0625V,0.0626V-0.125V,...........0.9376V-1V。
分为16个等级编码(比较精确)当一个0.8V的信号输入时,转换器输出的数据为1100
数模转换器工作原理图
D0为从温度模块中读取到的当前温度值,D128为设定温度和D156回差温度。可以在触摸屏上设置。设置温度45度后,温度会在30-60度之间工作。如图所示:
一、控制要求
将被控系统的温度控制在某一范围之间,当温度低于下限或高于上限时,应能自动进行调整,如果调整一定时间后仍不能脱离不正常状态。
则采用声光报警,来提醒操作人员注意,排除故障。系统设置一个启动按钮来启动控制程序,设置绿、红、黄三台指示灯来指示温度状态。
当被控系统的温度在要求范围内,则绿灯亮,表示系统运行正常;当被控系统的温度超过上限或低于下限时,经调整且在设定时间内仍不能回到正常范围,则红灯或黄灯亮,并伴有声音报警,表示温度超过上限或低于下限。
该系统充分利用电气智能平台现有设备,引入PLC和变频器于系统中,将硬件模拟和软件仿真有机结合,有效的运用了平台资源。本文通过对该系统的阐述,详细介绍了PLC和变频器在模拟量信号监控中的运用。
转换原理:
1、数模转换器是将数字信号转换为模拟信号的系统,一般用低通滤波即可以实现。数字信号先进行解码,即把数字码转换成与之对应的电平,形成阶梯状信号,然后进行低通滤波。
根据信号与系统的理论,数字阶梯状信号可以看作理想冲激采样信号和矩形脉冲信号的卷积,那么由卷积定理,数字信号的频谱就是冲激采样信号的频谱与矩形脉冲频谱(即Sa函数)的乘积。
这样,用Sa函数的倒数作为频谱特性补偿。
由采样定理,采样信号的频谱经理想低通滤波便得到原来模拟信号的频谱。一般实现时,不是直接依据这些原理。
因为尖锐的采样信号很难获得,因此,这两次滤波(Sa函数和理想低通)可以合并(级联),并且由于这各系统的滤波特性是物理不可实现的,所以在真实的系统中只能近似完成。
2、模数转换器是将模拟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的系统,是一个滤波、采样保持和编码的过程。模拟信号经带限滤波,采样保持电路,变为阶梯形状信号,然后通过编码器,使得阶梯状信号中的各个电平变为二进制码。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