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见光的波长范围是一个引人关注的话题,实际上,这个范围被精确地界定在400至760纳米之间。
这个波长区间包含了我们日常生活中熟知的七色光——从红光的770至622纳米,逐渐过渡到橙光的622至597纳米,再到黄光的597至577纳米,绿光的577至492纳米,蓝光和靛光的492至455纳米,以及紫色的455至350纳米。
在科技领域,可见光通信是一种利用可见光波谱作为无线通信载体的独特技术,它的工作频率高达384至769太赫兹,与传统的无线电波通信方式不同。
通过LED灯的微芯片技术,数据被转化为光的闪烁,如灯亮表示“1”,灯灭表示“0”,实现高效的数据传输。
光的传播特性中,折射和反射是两个基本现象。
折射发生于两种介质交界处,当光从一个介质进入另一个介质时,由于速度改变,传播方向会发生改变。
而反射则是光线返回原介质。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折射和反射都涉及光速的变化,但反射时光线速度与入射光相同,而折射则不同。
颜色环上的数字标记了各种颜色的波长,补色的概念在这里也十分关键。例如,蓝色的互补色是橙色,两者波长范围互补,形成鲜明对比。以上信息均基于人民网的引用资料,日期为2018年5月2日。
可见光通信技术的原理和应用
Li-Fi是什么?与Wi-Fi有何差异?
自苹果系统更新中出现“Li-FiCapability”的描述后,Li-Fi技术引起了广泛关注。
Li-Fi实际上是LED可见光通信技术,由爱丁堡大学教授哈罗德·哈斯在2011年提出。
它通过控制LED灯的亮灭,利用光作为信号源与接收器进行通信,甚至可能在普通家庭环境中普及。
工作原理及速度
Li-Fi的工作原理独特,即使在灯泡闪烁下,对人眼无害。实验室测试显示,Li-Fi的传输速度可达每秒100GB,远超Wi-Fi。理论上,它能提供安全且快速的网络连接,下载高清电影不在话下。
挑战与限制
然而,Li-Fi并非完美无缺。它的安全性是一把双刃剑,不能穿透墙壁,可能影响室内无线覆盖。此外,数据回传和设备间的同步问题也需解决。短期内,Li-Fi可能更多地作为Wi-Fi的补充而非替代品。
未来应用
尽管如此,Li-Fi在汽车、密闭空间、家庭和办公场所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预计能创造出60亿美元的信息市场。
但就目前而言,iPhone7是否搭载Li-Fi仍存在不确定性,苹果可能在技术成熟度上有所考量。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