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好最近公司的产品要上线了,上线车间工头指定了测试的任务要我来负责,这下硬着头皮整理一下最近可能后面一段时间长期要进行的这一项任务——可用性测试。
结合之前刘津老师《破茧成蝶》里面对可用性测试的说明解释一下可用性测试,作为上线前的测试工作,一般有可用性测试和结合灰度上线的A/B测试,但我们公司的产品属于B端产品,所以选取了可用性测试为主要的测试方法。
其中的“用户”即为请来的测试人员,这一类人往往是这一产品的代表使用者,是极具价值的目标人群,从他们操作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往往更具代表和真实性,能获得更准确的结果。对于这类用户的要求是:
其中的“使用产品”则是通过我们对产品业务逻辑的理解,把具体的业务目标转述成使用目标,使用目标不能提出具体操作,给出工作目标即可,以我们车间生产的产品为例,如“客户来电欲预订下周二中午的酒席,请操作”,不需要具体的操作方法和功能,完整表达产品的逻辑即可。
对使用目标的标准是:
“发现并处理问题”在用户使用过程中,观察用户的操作行为,在进行具体操作时,用户停顿了,有疑虑了,出现了操作的中断、失误,都有可能是产品的易用性缺失导致的,需要对当时的页面进行完整思考,之后再做出可行性的优化,同时,可能统计出来的问题比较复杂和混乱,就需要对出现的问题进行归纳和整理,做出设计和开发上面优先级的排序,以方便后续的优化,归纳依据如下:
开发次序
以上是我们现在操作可行性测试的大概方法,结合实践了很多前辈的经验,由于车间资源不是很充足,所以都是请其他部门的开发同志操作,因为B端产品的特殊性(针对特定群体,需要一定学习成本,产品具有差异化)最终测试也还是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结合PDCA式的优化方案,继续进行测试并改进产品,希望大家都能好好打磨自己的产品,完。
可用性测试包括什么
我们在上文中给大家简单介绍了关于软件和产品的可用性测试的一些注意事项和概念分析等内容,今天北大青鸟就来聊聊关于可用性测试的具体操作步骤都有哪些。
1.确定测试任务
也就是给用户找点事做。测试任务反应用户的实际目标,而不是我们期望用户做的事。
1.1确定任务清单,来自产品or交互提出的需要测试的任务点。
1.2把任务转化为场景,用用户的语言,有一些情景的细节,以便让用户融入测试中。
1.3在每个场景下列出具体的用户任务和探寻点。要注意的是,这写任务不能框定得太死,直接告诉用户具体的操作步骤,而是观察用户会注意到哪些信息点,会进行哪些操作。
2.招募用户——典型而有代表性
确定招募标准,想要招募什么样的用户,要有什么产品的使用经验、用户的细分和配比、人口学特征、所需的态度(有使用需求)和行为特征(eg性格外向,近没有参见过相关调研等)。
筛选方法:可以通过问卷来筛选用户。
用户数量:五个用户能发现大多数可用性问题
哪里招募:公司内部,亲戚朋友,用户池,现有用户,产品论坛
邀请用户:正式的邀请的短信
约定时间:列好时间排期表
3.预实验测试用户测试本身。
检查访谈指南的台词、用户完成的时间,以及任务说明是否包含暗示(是否有非常容易完成的任务)。
4.测试前准备
会议室/测试机/问卷/demo/记录纸/便签。
5.测试流程
暖场-测试前访谈-执行-测试后问卷-感谢酬劳-初始化。
5.1暖场:自我介绍;解释测试的目的和时间;强调测试的对象是产品而不是用户;请用户尽量“发声思维”;告知用户会录像;签署保密协议。
5.2测试前访谈:了解用户的职业、上网情况、产品使用情况、平时的产品偏好
5.3测试执行:宣读任务,整个过程中不纠正错误,不提供帮助,适当鼓励,仔细观察和聆听用户的建议,适当简单追问“为什么刚才这样操作”(帮助用户习惯出声思考)。
观察重点:用户是否独立完成任务;若独立完成,则是否在过程中做了无效操作或者有不知所措的情况;是否有不满的情况,用得不舒服的页面。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