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我学过美术,现在的专业是环境艺术设计。
你说的三个专业文科生都可以,它对人文素养都有要求的。
应该如何定义新媒体艺术?
新媒体艺术的先驱罗伊·阿斯科特(ROYASCOTT)说:新媒体艺术最鲜明的特质为连结性与互动性。
了解新媒体艺术创作需要经过五个阶段:连结、融入、互动、转化、出现。
首先必须连结,并全身融入其中(而非仅仅在远距离观看),与系统和他人产生互动,这将导致作品与意识转化,最后出现全新的影像、关系、思维与经验。
我们一般说的新媒体艺术,主要是指电路传输和结合计算机的创作。
然而,这个以硅晶与电子为基础的媒体,目前正与生物学系统,以及源自于分子科学与基因学的概念相融合。
最新颖的新媒体艺术将是“干性”硅晶计算机科学和“湿性”生物学的结合。
这种刚刚崛起的新媒体艺术被罗伊·阿斯科特称之为“湿媒体”(MOISTMEDIA)。
就艺术本身而言,新媒体艺术源于20世纪60年代的观念艺术,以及由早期未来主义宣言、达达式行为和70年的代表演艺术等。
沟通与合作,成为艺术家在新媒体艺术创作中关注的焦点,他们不断探索新的行为模式与新的媒材,企图发掘创造新思维、新的人类经验,甚至新世界的可能性。
许多艺术家对于让观众参与到作品中深感兴趣,而艺术作品本身的定义也不再决定于它的实体形式,更多在于它的形成过程。
总之,整个20世纪对于新科学的隐喻与模式的着迷,尤其是世纪初的量子物理和世纪末的神经科学与生物学,大大地激发了艺术家的想象力。
新媒体艺术的表现形式很多,但它们的共通点只有一个,那就是——使用者经由和作品之间的直接互动,参与改变了作品的影像、造型、甚至意义。
他们以不同的方式来引发作品的转化——触摸、空间移动、发声等。
不论与作品之间的接口为键盘、鼠标、灯光或声音感应器、抑或其它更复杂精密、甚至是看不见的“板机”,欣赏者与作品之间的关系主要还是互动。
连结性乃是超越时空的藩篱,将全球各地的人连系在一起。
在这些网络空间中,使用者可以随时扮演各种不同的身份,搜寻远方的数据库、信息档案、了解异国文化、产生新的社群。
再者,新媒体艺术不同于现成品艺术、装置艺术、身体艺术、大地艺术。
新媒体艺术是一种以“光学”媒介和电子媒介为基本语言的新艺术学科门类,新媒体艺术是建立在以数字技术为核心的基础上的。
其实新媒体艺术说白了就是数码艺术,或者说网络媒体,也叫第四媒体。
(人们按照传播媒介的不同,把新闻媒体的发展划分为不同的阶段——以纸为媒介的传统报纸、以电波为媒介的广播和基于电视图像传播的电视,它们分别被称为第一媒体、第二媒体和第三媒体。
1998年5月,联合国秘书长安南在联合国新闻委员会上提出,在加强传统的文字和声像传播手段的同时,应利用最先进的第四媒体——互联网(Internet)。
自此,“第四媒体”的概念正式得到使用。
)其表现手段主要为电脑图形图象。
cg(computergraph)即许多业内人亲切地对其简称道的CG。
其实新媒体艺术的范畴具有“与时俱进”的确定性,眼下他主要是指那些利用录象、计算机、网络、数字技术等最新科技成果作为创作媒介的艺术品。
因此新媒体艺术已经在不经意中深入到了现代艺术的各个领域中去了。
将网络媒体称为“第四媒体”,是为了强调它同报纸、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介一样,是能够及时、广泛传递新闻信息的第四大新闻媒介。
从广义上说,“第四媒体”通常就是指互联网,不过,互联网并非仅有传播信息的媒体功能,它还具有数字化、多媒体、实时性和交互性传递新闻信息的独特优势。
因此,从狭义上说,“第四媒体”是指基于互联网这个传输平台来传播新闻和信息的网络。
“第四媒体”可以分为两部分,一是传统媒体的数字化,如人民日报的电子版,二是由于网络提供的便利条件而诞生的“新型媒体”,如新浪网。
在中国IT产业和欧美新媒体艺术的双重冲击下,中国的新媒体艺术开始在近乎朦胧的状态下起步。
新媒体艺术,不但中国的大众感到陌生,就是中国的艺术家们也并没有完全理解和认同。
但是,和世间一切事物的发生与发展一样,新媒体艺术也不是等你完全理解和接受,才走进你的世界,不论你喜欢不喜欢,它总是按着自己的规律破门而入。
其二,具有深刻的观念性;
其三,具有广泛的公共性。多媒体艺术利用电视、录像、互联网等多种手段积极地投入到大众文化与消费文化之中,走出了个人的私密性与狭隘感,对公共文化具有极强的影响力;。
其四,具有很强的时效性与流行性。多媒体艺术往往善于抓住时髦的话题与文化热点问题,及时有效、快捷地进行报道与传播,它的艺术符号极易与流行文化接轨,从而成为一种带有先锋性与前卫感的艺术样式。
多媒体艺术的生效与成功势必在一个系统的文化结构与网络中显现。所以建立了一个生态系统显得尤为急迫。
首先,官方的认可与接纳十分重要;
其次,它又依赖于金钱资本,策划人、赞助商、艺术公司及画廊也对它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第三,如何使多媒体艺术和大众文化有机地共振,形成有效的良性循环也是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
也就是说,它应该处理好精英意识与通俗文化的关系,不走极端,达到共生、共存的文化状态。当今审美的泛化与流行不仅仅波及日常生活的浅表层面,它同样渗化到更深的文化结构之中。
美学不再仅仅属于象牙塔,它的对象也不再仅仅是一种“美的精神”,抑或娱乐的后现代缪斯,而且它还是时现实的一种新认知。
这种认知在本原土发端于一种泛化、开放的审美意识,这里的“审美”所指并不仅限于是美与真,它更多地指向虚拟性和可变性,互动性就是虚拟性和可变性的一种表现。
我们可以确定,虚拟性与可变性正是媒介文化的后现代特征。
审美在本质上要改变人的生存状态,因而排斤内容、只要形式的审美态度实不可取。
审美的最高境界,依然是要改变异化的社会现实与人性价值,提高人类生活质量与审美水平,其伦理目的不证自明。
美学必须超越艺术本体论命题,涵盖日常生活与传统文化,消解审美与反审美、艺术与反艺术的矛盾,形成一种生态美学系统。
就业方向
现在数字媒体艺术的毕业生也逐渐多了,主要看你研究什么方向了。
影视制作方向就去广告公司啊,特效传媒公司,电视台等等。
网络多媒体方向还可以去IT公司,搞网络方面的视频广告网站等。
游戏设计方向现在准备单列了,
去游戏公司等等。
就业方向是很多的,重点是自己的知识技能和综合素质。
艺术美体
关于艺术美体查了半天也没什么详尽完整的资料。
综合分析了一下,应该是(或者在一个艺术的环境里)用艺术的方法,比如韵律、线条、色彩等表现在年轻健康的人体(多是女性)的身上,并通过一定的方法,比如摄影、绘画等艺术形式表现出来,达到一种人体的艺术美感。
。
这个和上面的新媒体艺术和多媒体艺术差别就大的多了。就业面也相对较窄,从事者也少一些。
信息设计
简单的说就是人们对信息进行处理的技巧和实践,通过信息设计可以提高人们应用信息的效能。虽然信息设计总是与计算机科学和信息技术联系在一起,但就信息设计本身也尤其历史来源可循。
继承自平面设计
信息设计初期作为平面设计的一个子集,经常被穿插在平面设计的课程当中。
3.举例说明数字媒体艺术的民族性和地域性。
数字媒体艺术在不同地区、不同民族、不同时空中所含的艺术也不尽相同。
民族性源于自然生态,以东西方差异为例,地球之所以有东西方的区分,是因为东方民族和西方民族在文化心理、生活习俗上截然不同。
从艺术的角度谈地域性,也是意在探讨不同地域内人们生活习性的差异。
例如我国主要看重以爱情、青春为主题的电影,美国则是多为科幻类型。
因此,不同地区所想传达的艺术理念也是不同的。
二.简答题
1.什么是媒体和媒体艺术?
媒体是传播信息的媒介。
它是指人借助用来传递信息与获取信息的工具、渠道、载体、中介物或技术手段,当然也可以把媒体看作为实现信息从信息源传递到受信者的一切技术手段。
媒体有两层含义,一是承载信息的物体,二是指储存、呈现、处理、传递信息的实体。
传统的四大媒体分别为:电视、广播、报纸、期刊(杂志)。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逐渐衍生出新的媒体,例如电子杂志,他们在传统媒体的基础上发展起来,但与传统媒体又有着质的区别。
媒体艺术是一种以光学媒介和电子媒介为基本语言的新艺术学科门类,它建立在数字技术的核心基础上,亦称数码艺术。
新媒体作为媒体的一种形态,它是利用数字技术、网络技术和移动通信技术后通过互联网、宽带局域网、无线通信网和卫星等渠道,并以电视、电脑和手机等作为主要输出终端,向用户提供视频、音频等集成信息和娱乐服务。
此外它也是艺术创作的创作材料拓展到了新的媒介,比如白南准的作品都有电视机,电视机是他的基本创作元素,同颜料或者黏土这类材料没有本质不同。
数字媒体则是属于新媒体下的一个分支,随着技术不断的进步,可运用的媒介材料越来越丰富,用数字手段可以实现更多的想法,这一分支中的作品技术性往往大于艺术性。
比如TeamLab的沉浸试体验互动作品。
因此,新媒体更多看重的是有创造性的设计,可以算是造型艺术类的。数字媒体更多的是对计算机的运用,利于数字网络将艺术数字化、直观化,算是实用艺术类的。
3.为什么数字媒体艺术能成为绿牌专业?
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培养的是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以及美术修养、技术+艺术兼备的创新型人才、能够利用计算机科学将新的媒体设计工具运用到设计与创作中来的复合型人才。
它包含美术、音乐、舞蹈、戏剧、雕塑、建筑、影视等艺术基本要素,融合了出版、影视、网络等大众传播媒介,又用到了计算机和信息等工程技术,这些元素的搭配组合构成了数字媒体的学科体系。
主要划分为三个专业方向:数字游戏设计、数字影视制作和网络媒体设计。
数字媒体艺术之所以持续成为绿牌专业,是因为大数据时代背景下,伴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持续发展,对于数字媒体艺术人才的需求旺盛。
据业内人士统计:目前我国对数字媒体艺术人才需求的缺口大约在每年15万左右。
其人才主要在电影和动画行业、游戏行业、互联网、电视传媒行业、艺术领域,还有现在最火的自媒体、短视频、直播等热门行业就业。
此外数媒延伸开的二级行业也很多,网络、游戏领域相对比较新,建立竞争优势比较容易,同时兼顾目前人才需求比较旺盛的产品视觉设计和广告设计。
总之,我们正处于缺乏数字媒体艺术人才的时代,因为数字媒体艺术所包含和所学的都涉及到了当今热门职业的各个领域。
4.作为一个科学体系,数字媒体艺术的主要研究内容是什么?
本体研究(学科的界定、分类、特征、美学、交叉领域、表现规律等)。
发展史研究(媒体艺术史的阶段、事件、人物、作品与发展趋势)。
创意方法研究(创意思维、作品分析、技术分析、受众分析和心理分析等)。
应用领域研究(创意产业研究)需了解学科与就业的关系。
中国新媒体艺术特色研究
5.通过什么标准来鉴定数字媒体艺术的范畴和分类?
以媒体的性质和设计的方向
6.试比较传统艺术的美学和数字媒体艺术美学之间的差异?
美学是研究审美活动的。
传统艺术的美学更多的带有感性色彩,例如书法、雕塑、绘画等手动创作的艺术。
数字媒体艺术的美学则将多种美感相结合,并且打破了时间与空间的束缚,带来一种真实的“虚拟”美,能够足不出户就观赏到艺术。
7.如何从符号角度理解数字媒体艺术?
数字媒体艺术是现代科技手段和艺术思维相融合的体现与产物,在艺术构思和创新思维的基础上融入了当代数字技术的最新成果,结果就促成了集视、听、触等多种感官效应于一体的数字媒体艺术作品的出现。
我们可以根据符号学的架构将数字媒体艺术分为四个层面,分别是艺术层面、交互层面、表现层面和技术层面。
艺术是符号的衍生,它来源于符号,它是以符号的形式来表达的人类情感。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