穹顶之下怎么了
《穹顶之下》纪录片的主创人员一定耗费了很多心血,通过这部纪录片,很好地向公众介绍了PM2.5的形成根源,告诉我们整个中国都被雾霾造就的“穹顶”笼罩着。
公众因此提升了对PM2.5的认识,未来会增加对政府、对企业的监督意识,会提升自我的环保意识,有助于我们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加快节能减排进程。
所以,这是一部好的、很有社会价值的纪录片,这一点我们要给予充分的肯定。
就社会进步而言,我们需要更多这样的纪录片。
但是,作为政府和公众,我们的身体被雾霾笼罩着,但我们的思想却不能再被雾霾笼罩,21世纪的我们,需要超越雾霾这个“穹顶”来观察问、思考和解决问题。
无论公众还是政府,都要理性地看待雾霾的产生,也要理性地知道雾霾怎么消亡的过程。
就今天而言,我们既要考虑社会的进步及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又要加速解决好污染排放问题。
我们不能天真地认为雾霾可以短期内解决,更不能为了解决雾霾而导致经济增长熄火,因为如果没有发展,雾霾问题不可能解决,恶性循环只能持续。
我们务必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用发展的眼光解决问题。
公众应该站在“穹顶”之上,节能环保应该从自己做起。
我们不能嘴里一边吃着鱼翅,一边喊着保护鲨鱼。
我们应倡导环保理念,倡导低碳、简约的生活方式,我们应该由己推人,而非宽于律己而严于律人。
譬如,抽烟的人,我们是否可以为了自己和他人的健康戒烟或者少抽?这样即可少制造一点PM2.5,利己利人;我们出行可以少开车,多走路和多坐公交,这种低碳生活可以减少PM2.5的产生;我们冬天、夏天可以少开点空调,这样不但可以节能减排,还能让人体更加适应四季轮换,提升身体免疫力·······对于企业的违规排放、对于政府部门的不作为,我们要加强社会监督,督促政府纠正企业,如此才能更好地实现节能减排。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