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四阁清朝在北方收藏《四库全书》的四座书阁,分别为北京紫禁城皇宫文渊阁、京郊圆明园文源阁、奉天故宫(今沈阳)文溯阁、承德避暑山庄文津阁,合称「内廷四阁」(或称「北四阁」)。
此外,清政府又在南方的镇江金山寺建文宗阁,扬州大观堂建文汇阁,杭州西湖行宫孤山圣因寺建文澜阁,即「江浙三阁」(或称「南三阁」)。
其它的我也不大清楚,可以参考这篇文章
四库七阁释名
《四库全书》是清代乾隆年间编纂的一部御敕、官修的大丛书,其卷帙浩繁,内容丰富,“海汇百川,纲举条贯,萃四千余年之文化,以成历代典籍之大观。
”[1]是我中华民族乃至世界最珍贵的文化遗产宝库。
全书分经史子集四大部类,“收入《四库全书》中的有三千四百六十一种,七万九千三百零九卷,存目中的有六千七百九十三种,九万三千五百五十一卷。
这些书基本上包括了乾隆以前中国古代的重要著作”。
[2]并“首缮四部,弃置于大内之文渊阁,奉天之文溯阁,圆明圆之文源阁,热河之文津阁。
其后又续成三部,分储杨州之文汇阁,镇江之文宗阁,杭州之文澜阁,每部三万六千三百册,连翰林院副本合计共二十九万四百册。
”[3]一部大丛书抄写了八份,并为其在全国建造了南北七处藏书楼,此壮举可谓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甚称为史无前例的世界文化伟业。
1四库七阁名之缘起
乾隆三十七年(1772)正月,清高宗自称“稽古右文”,要“彰千古同文之盛”[4],下诏搜访遗书,十二月就开始纂修《四库全书》,次年二月成立“四库全书馆”,任命皇室都王及大学士十六人为总裁,六部尚书及侍郎为副总裁,下设总纂官、总校官等三百余人,如当时著名学者纪昀、陆锡熊、戴震、邵晋涵、周永年、朱筠、姚鼐、翁方钢、王念孙等人均任编修要职。
另配缮写人员达四千余人……,可谓人才济济,盛时兴文之壮观。
历时十年,至乾隆四十六年十二月(1782年1月)第一部《四库全书》编写完毕,庋藏于文渊阁。
后其它六阁全书相继完成。
早在《四库全书》开始纂修时,乾隆就决定建立宫廷藏书楼阁“籍资乙览”,这一思想在其《文渊阁记》中表达的十分明确:“‘凡事预则立’,书之成,虽尚需时日,而贮书之所,则不可不宿构,宫禁之中,不得其地,爰于文华殿后建文渊阁以待之。
”(《高宗御制文二集》卷十三,页一至二)此后,北四阁先后建成。
又“因思江浙为人文渊薮”,高宗决定再续写三部藏于江南三阁。
乾隆四十七年七月初八谕:“朕稽古右文,究心典籍,近年命儒臣编辑《四库全书》,特建文渊、文溯、文源、文津四阁,以资藏庋。
现在缮写头分告竣,其二、三、四分,限於六年内按期蒇事,所以嘉惠艺林,垂示万世,典至钜也。
因思江浙为人文渊薮,……其间力学好古之士,愿读中秘书者,自不乏人。
兹《四库全书》允宜广布流传,以光文治。
如扬州大观堂之‘文汇阁’,镇江口金山寺之‘文宗阁’,杭州圣因寺行宫之‘文澜阁’皆有藏书之所,著交四库馆再缮《全书》三分,安贮各该处,俾江浙士子得以就近观摩誊录,用昭我国家藏集美富,教思无穷之盛轨。
”[5]。
1.1、“天一阁”与四库七阁之缘
古之藏书,十分困难,不仅怕兵荒马乱、天灾人祸,更恐“俱之灰烬”。
正如清代康熙年间大学问家黄宗羲所说:“尝叹读书难,藏书尤难,藏之久而不散,则难之难矣。
……天一阁书,范司马所藏也。
从嘉靖至今,盖已百五十年矣。
”[6]这是黄宗羲在其《天一阁藏书记》中对天一阁藏书发出的由衷地赞叹。
清嘉庆有名的学者阮元在其《宁波范氏天一阁书目序》中也赞其曰:“海内藏书之家最久者,今惟宁波范氏天一阁岿然独存。
其藏书在阁之上,阁通六间为一,而以书厨间之。
其下乃分六间,取‘天一生水,地六成之’之义。
乾隆间,诏建七阁,参用其式且多。
”[7]。
乾隆因“办《四库全书》卷帙浩繁,欲仿其藏书之法,以垂久远。
”[8]所以,在纂修之初就了解到,浙江明代嘉靖年间修建的“天一阁”藏书楼,已有二百多年的历史。
藏书不霉烂、不虫蛀,具有防水火之功效。
于是即命仿范氏之“天一阁”豫构四阁为将来庋贮之用。
如乾隆《文源阁记》所述:“藏书之家颇多,而必以浙之范氏天一阁为巨擘,因辑《四库全书》命取其阁式,以构庋贮之所。
”(《高宗御制文二集》卷十三,页二至三)并派专人赴天一阁,了解构建情况。
乾隆三十九年(1774)六月二十五日谕:“浙江宁波府范懋柱家所进之书最多,因加恩赏《古今图书集成》一部,以示嘉奖。
闻其家藏书处曰‘天一阁’纯用砖zhòu@①,不畏火烛。
自前明相传至今,井无损坏,其法甚精。
著传谕寅著亲往该处,看其房间制造之法若何?是否专用砖石,不用木植。
井其书架款式若何?详细询察,烫成准样,开明丈尺,呈览。
”[9]寅著尊旨至范氏家查看后“即行覆奏”:“天一阁在范氏宅东,坐北向南。
左右砖zhòu@①为垣。
前后檐,上下俱设窗门。
其梁柱俱用松杉等木。
共六间:西偏一间,安设楼梯。
东偏一间,以近墙壁,恐受湿气,并不贮书。
惟居中三间,排列大橱十口,内六橱,前后有门,两面贮书,取其透风。
后列中橱二口,小橱二口,又西一间排列中橱十二口。
橱下各置英石一块,以收潮湿。
阁前凿池,其东北隅又为曲池。
传闻凿池之始,土中隐有字形,如‘天一’二字,因悟‘天一生水’之义,即以名阁。
阁用六间,取‘地六成之’之义。
是以高下、深广,及书橱数目、尺寸俱含六数。
特绘图具奏。
”[10]于是,高宗即仿其式分建内廷四阁,及江南三阁。
从此,“天一生水”之义与七阁的命名结下了不解之缘。
1.2、四库七阁仿“天一阁”之建设
七阁的建设,因地点、环境及各种因素条件的不同,分别进行了新建、改建和扩建等工程的实施,相继完成,但均仿“天一阁”构建之制。
首先蒇工者,则为热河避署山庄之文津阁及圆明园之文源阁。
《高宗御制诗》四集(卷三十三,页三十三)《月台诗》曰:“天一取阁式,文津实先构。
”注云:“命仿浙江范氏天一阁之制,先於避署山庄构文津阁,次乃构文源阁於此。
”。
文津阁位于承德避暑山庄,乾隆三十九年(1774)秋动工,次年夏建成;文源阁位于京郊圆明园,乾隆三十九年进行改建,在圆明园北部原有建筑“四达亭”的基楚上“略为增葺为文源阁”(《高宗御制诗五集:题文源阁诗》),次年继文津阁之后建成,为北四阁中建成之第二阁;文渊阁建于乾隆四十年(1775),第二年完工建成。
地址在紫禁城内文华殿后,阁名沿袭明代文渊阁之称,藏贮着四库馆完成的第一部《四库全书》;文溯阁在北四阁中建造最晚,于乾隆四十六年(1781)动工,次年竣工。
它位于盛京(沈阳)故宫的西部。
以上文津、文源、文渊、文溯四阁俱在禁地,为内廷四阁,亦称北四阁。
所有阁式,均仿范氏天一阁之制为之。
《高宗御制诗五集:趣亭》(卷四十,页三十)曰:“书楼四库法天一”句下注云:“浙江鄞县范氏藏书之所,名‘天一阁’,阁凡六楹,盖义取‘天一生水,地六成之’为厌胜之术,意在藏书。
其式可法,是以创建渊、源、津、溯四阁,悉仿其制为之”。
江浙三阁,文宗、文汇、文澜三阁,亦仿范氏“天一阁”之式为之。
只是文宗、文汇因先御赐《古今图书集成》送藏,故预构建於先,而文澜阁则在续缮三分《四库全书》之后,始为建筑。
三阁皆于江南,故亦称南三阁。
《续金山志》云:“文宗阁在行宫之左,乾隆四十四年建。
”[11]文汇阁建成于乾隆四十五年(1780)。
《高宗御制诗五集》(卷四,页十九)《文汇阁叠庚子韵》:“天宁别馆书楼耸,向已图书贮大成,”注云:“此阁成於庚子(乾隆四十五年)亦仿范氏‘天一阁’之式为之。
”文澜阁始建于乾隆四十七年(1782),告竣于四十九年(1784),是因“玉兰堂”改建而成。
乾隆四十七年七月初八日谕:“杭州圣因寺后之玉兰堂,著交陈辉祖(浙江巡抚)盛住(浙江布政使)改建文澜阁,并安设书格备用。
伊龄阿(两淮盐政)、盛住於文渊等阁书格式样,皆所素悉,自能仿照妥办。
”(《办理四库全书档案》上册,页85。
)《杭州府志:西湖图说》亦云:“近复於行宫之左建阁,储藏《四库全书》,赐名文澜;东壁光昭与西泠渊映,永资津逮於靡涯矣。
”(邵晋涵纂,乾隆四十九年刻本,卷一,页四十四)又《题文澜阁诗》末联云:“范家‘天一’於斯近,幸也文澜乃得双”(《高宗御制诗五集》卷六,页四)。
至此,南三阁规“天一”之迹显然。
2四库七阁的命名与释名
如上所述,七阁均仿范氏“天一阁”之式,缘因是“‘天一生水,地六成之’为厌胜之术,意在藏书。
”为藏书久远,乾隆不仅仿其式,并借其名,在“水”字上下功夫,意在“以水克火”,保护四库藏书“以垂久远”。
于是,“水”便成了七阁命名的重要组成部分。
不难发现,七阁的名字:文渊阁、文津阁、文源阁、文溯阁、文汇阁、文宗阁、文澜阁,有一个共同特征,即都是三个字,并前后两字全一样,首字为“文”,末字为“阁”,只有中间一字不相同,但都带有“水”旁(文宗阁除外)。
其名字寓意十分明白,即首字“文”,代表了中华的文化与文明,代表了大清的文化盛世之意,四库博大精深的文化等。
中间带“水”旁之字,如上所述,则意模范范氏藏书楼“天一生水”期厌火灾之术,以保护藏书。
至于文宗阁,一说可以写成“文淙阁”;一说因为镇江一地历来水患,该阁又建在金山之上,金山又面临大江,如再加“水”反而会遭成“水灾”了;又一说“宗”字本身就带有水意,“虽镇江文宗,外似独异,而细籀其涵谊,则固寓‘江河朝宗于海’之意。
”[12]总之都是以水克火之意。
以上这些解字之说,只能算“望文生意”。
乾隆的解释却让人顿开茅塞,入木三分。
仅就内庭四阁为例,可见乾隆释名之内涵。
他释“文”之义,以文喻水,将浩瀚的文化典籍比作江河之水。
在其《文源阁记》中这样写道:“文之时义大矣哉!以经世,以载道,以立言,以牖民,自开辟以至於今,所谓天之未丧斯文也。
以水喻之:则经者文之源也,史者文之流也,子者文之支也,集者文之派也。
派也,支也,流也,皆自源而分。
集也,子也,史也,皆自经而出。
故吾於贮四库之书,首重者经,而以水喻文,愿溯其源。
且数典‘天一’之阁,亦庶几不大相径庭也夫。
”(《高宗御制文二集》卷十三,页二至三)又在其《文溯阁记》中,对“文”的内涵又进行了阐发:“权舆二典之赞尧、舜也,一则曰文思,一则曰文明,盖思乃蕴於中,明乃发於外,而胥藉文以显。
文者理也,文之所在,天理存焉。
文不在斯乎?孔子所以继尧、舜之心传也。
世无文,天理泯,而不成其为世,夫岂铅椠简编云乎哉?然文固不离铅椠简编以化世,此四库之辑所由亟亟也。
”(《高宗御制文二集》卷十四,页四至五)文之义大矣,“文之所在,天理存焉,”又“数典天一之阁”,从“水”而立义,“天一生水”而克火,以求阁书永存,实求“文”之永存。
对于北四阁的命名,乾隆还有专门的解说如:“文渊阁之名,始于胜朝,今则无其处,而内阁大学士之兼殿阁衔者,尚存其名,兹以贮书,所谓名实适相副。
而文华殿居其前,乃岁时经筵讲学所必临,於以枕经@②史、镜己牖民,后世子孙奉以为家法,则予所以继绳祖考觉世之殷心,化育民物返古之深意,庶在是乎!庶在是乎!”(《高宗御制文二集·文渊阁》卷十三,页一至二)因此,虽“文渊阁”一名是明代的产物,但因“名实适相副”,所以仍延用其名。
又“文华殿居其前”,此乃讲经之所,这样“於以枕经@②史、镜己牖民”,“继绳祖考觉世之殷心,化育民物返古之深意,庶在是乎!”再如,对文津阁也有一段特写:“盖渊即源也,有源必有流,支派於是乎分焉。
欲从支派寻流,以溯其源,必先在乎知其津,弗知津,则蹑迷途而失正路,断港之讥,有弗免矣。
故析木之次丽乎天,龙门之名标乎地,是知津为要也。
而刘勰所云,‘道象之妙,非言不津,津言之妙,非学不传’者,实亦先得我心之所同然。
夫山庄居塞外,伊古荒略之地,而今则闾阎日富,礼乐日兴,益兹文津之阁,贮以四库之书,地灵境胜,较之司马迁所云‘名山之藏’,岂啻霄壤之分也哉!”(《高宗御制文二集·文津阁记》卷十三,页三至四)“津”之奥妙,解释的如此尽善尽美,天衣无缝。
乾隆四十七年(1782),在他的《文溯阁记》里对北四阁的命名给予了总结:“四阁之名,皆冠以文,而若渊,若源、若津、若溯,皆从水以立义者,盖取范氏‘天一阁’之为,亦既见于前记矣。
若夫海源也,众水各有源,而同归於海,似海为其尾而非源,不知尾闾何泄,则仍运而为源。
原始反终,大易所以示其端也。
津则穷源之径而溯之,是则溯也,津也,实亦迨源之渊也。
水之体用如是,文之体用顾独不如是乎?恰於盛京而名此名,更有合周诗所谓‘溯涧求本’之义,而予不忘祖宗创业之艰,示子孙守文之模,意在斯乎!意在斯乎!”(《高宗御制文二集》卷十四,页四至五)可见乾隆对七阁命名用心之良苦,“意在斯乎!”。
【责任编辑】宋雅范。
【参考文献】
[1][3][5][11]郭伯恭.民国丛书·四库全书纂修考(第四编).上海:上海书店,1992:(顾序),(自序),137,135。
[2][4]〔清〕永róng@③.四库全书总目.北京:中华书局,1965:(出版说明),(卷首)。
[6][7][12]李希泌,张椒华编.中国古代藏书与近代图书馆史料.北京:中华书局,1982:36-38,39,443。
[8][9][10](清)王先谦.东华续录.(乾隆七十九,页十二)。
字库未存字注释:
@①原字秋下加瓦
@②原字艹加胙
@③原字王加容
四达投资现在怎么样了呀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当前系统性风险总体可控,但对不良资产、债券违约、影子银行、互联网金融等累积风险要高度警惕。
稳妥推进金融监管体制改革,有序化解处置突出风险点,整顿规范金融秩序,筑牢金融风险“防火墙”。
作为互联网金融领域的一大热点,P2P(网络借贷平台)风险性事件不断爆发,让很多投资者感到不安。
日前,备受关注的网贷机构资金存管政策终于落地,银监会发文要求网贷机构对自有资金、存管资金分开保管、分账核算,防范网贷资金挪用风险,安全保管客户交易结算资金。
那么,网贷平台风险有多大?投资者应当注意哪些“陷阱”?本报记者进行了调查采访。
利率下行成趋势,P2P投资人更谨慎
“这些平台这一刻看着好好的,下一秒钟就不知道会怎么样,钱放在那儿,心里很不踏实”。
北京某公关公司员工刘丽莹,是一名P2P网贷平台投资“常客”。
P2P刚兴起时,她就开始关注,陆续在一些平台上试水,到2015年网贷市场最火的时候,她至少在10个平台上辗转投资。
最近,她明显感觉到各个P2P平台都在降温。
“P2P火爆时期,行业平均收益率为10%左右,现在收益率普遍下行。
年前我投了一个平台,算上春节额外赠送的部分,总的收益率是7%左右。
”。
说降温,不仅是指平台上的投资收益率在下降,还包括各个平台似乎都比较“沉静”,不像以前那样大打促销牌、送各种礼品。
刘丽莹曾在一个平台投了一款3个月期的标的,投资额只要到80万元,可免费得到一部苹果手机,而现在能这样豪气送礼物的比较少见。
年前,她在几个熟悉的平台上“转悠”,都没看到送礼品的活动,促销力度也比以前小了很多。
作为资深P2P投资人,刘丽莹选择平台有自己的标准。
“收益率太高的平台不能选。
借款人既要支付投资人的收益,还要掏平台收取的服务费。
如果利率太高,哪个行业的收益率能覆盖这个融资成本?感觉像随时拿了钱要跑路的。
”。
网贷之家联合盈灿咨询发布的月报显示:今年2月,网贷行业综合收益率为9.51%,同比下降235个基点,主流综合收益率区间仍分布在8%—12%,平台占比为53.16%。
“随着网贷行业持续整改,P2P网贷平台在信息披露、风控措施和产品创新上逐步完善,吸引了一些新的投资人加入,但借款人数小幅下降,资金供给大于需求,推动网贷行业综合收益率下行,2016年底网贷行业综合收益率已跌破10%。
未来行业会逐步走向规范,市场化竞争相对充分后,利率水平还会有所下降,但降幅不会太大。
”网贷之家联合创始人石鹏峰说。
虽然收益率下降,但相比其他投资方式,目前P2P网贷平台还有一定的优势。
比如,1年期银行理财产品的收益率只有5%,P2P平台的收益率不会高太多,但是期限短一些,1—3个月就能赎回。
选择较短期限的产品,也是不少投资者规避风险的一种方式,可以拿到收益就走。
平台风波不断,也有不少投资人开始“撤离”。
某网络公司文员王宁曾经在几个排名靠前的平台上投资过几笔,但从去年底起,她就把资金撤出来了。
“这些平台这一刻看着好好的,下一秒钟就不知道会怎么样,而且利率也没多高,还不如把钱踏踏实实放在银行里,更省心。
现在政府正整治这些互联网金融平台,等整治好了再看看吧。
”王宁的想法代表了不少投资人的心态。
网贷行业开始洗牌,问题平台浮出水面
“歇业停业平台占比达到35.7%,重大风险事件增多,808信贷、e速贷等平台相继出事”。
监管政策密集出炉,不少网贷平台变得“低调”起来。
有网贷平台坦言,现在看不清政策和行业的风向,干脆“窝着”,静观其变。
数据显示:今年2月P2P网贷行业的成交量为2043.41亿元,环比降了7.53%,成交量已连续两个月出现下降。
监管压力之下,问题平台逐渐浮出水面,行业前期积聚的风险开始爆发。
零壹财经发布的报告显示,2016年新增问题平台多达1106家。
风险事件主要呈现两个明显特征:一是歇业停业平台占比仍然较大,占35.7%;二是重大风险事件增多,比如808信贷、e速贷、四达投资、国诚金融等平台相继出事。
“P2P网贷行业存在四大风险,首先是平台欺诈经营的道德风险。
其次是流动性风险,如果投资用户大量提现,很可能导致一些平台运作的资金池被抽光。
还有政策风险和借款人不还款带来的信用风险。
”积木盒子首席执行官谢群说。
怎么才能不“踩雷”,避开风险平台呢?业内人士指出,此前政策已明确网贷平台信息中介的本质,规范的P2P网贷平台不吸收任何存款,也不参加同业市场。
筛选时可以看几个重要标准,比如注册资本、平台背景、高管团队等。
还要看平台产品和标的真实性,判断是否具备纯线上的大数据风控能力,以及是否触及网贷监管的12条红线,即是否自融、是否设立资金池、是否平台本身提供担保等。
“目前普通投资人还缺乏基本的金融常识和风险管理能力,投资不够理性,跟风投资的多。
通过这次互联网金融专项整治,那些经得起检验的平台会吸引更多投资者;而经营不善的平台也会被大浪淘沙,退出行业。
这种变化对投资人来说,是难得的投资教育机会,帮助投资人改变盲目追求高收益的心态,树立长期投资理念。
”中央财经大学金融法研究所所长黄震说。
有银行资金存管,投资并非进了“保险箱”
“P2P平台要把合适的产品卖给合适的人,不向没有风险承受能力的投资人销售不适当的产品”。
专项整治结束后,监管并未放松。厦门、广东、上海等地日前相继出台了网贷备案登记管理暂行办法,备受关注的网贷机构资金存管政策也已“落靴”。
存管政策出台前,投资人投入平台的钱直接进企业账户,和企业的自有资金混在一起,而每次选择投向具体项目时,投资人其实并不知道钱到底有没有进借款人账户。
不少问题平台就是利用这一点玩起自融的把戏,设定一个虚假的借款标的,说是投资者的钱借给了某家企业或个人,实际上还是在平台自己的腰包里,并没有投向具体项目。
比如之前出事的快鹿集团、“中晋系”就是这种情况。
存管政策出台后,每个投资人会在银行有自己的专属账户,每笔资金的去向都要得到本人确认、授权,类似股票账户的资金划转,银行和网贷平台每天还要核对投资人的账户,保证每笔资金有迹可循。
这就相当于银行给投资人的资金上了一道保险,能杜绝资金被挪用的风险。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