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豆的产地主要有三个:
⑴克里奥罗(criollo),可可中的佳品,香味独特,但产量稀少,相当于咖啡豆中的阿拉比卡(arabica)咖啡豆,仅占全球产量的5%;主要生长在委内瑞拉、加勒比海、马达加斯加、爪哇等地。
⑵佛拉斯特罗(forastero),产量最高,约占全球产量的80%,气味辛辣,苦且酸,相当于咖啡豆中的罗拔斯塔(robusta),主要用于生产普通的大众化巧克力;西非所产的可可豆就属于此种,在马来西亚、印尼、巴西等地也有大量种植。
这种豆子需要剧烈的焙炒来弥补风味的不足,正是这个原因使大部分黑巧克力带有一种焦香味。
⑶崔尼塔利奥(trinitario),上述两种的杂交品种,因开发于特立尼达岛而得名,结合了前两种可可豆的优势,产量约占15%,产地分布同克里奥罗,与克里奥罗一样被视为可可中的珍品,用于生产优质巧克力,因为,只有这两种豆子才能提供优质巧克力的酸度、平衡度和复杂度。
非洲可可豆约占世界可可豆总产量的65%,大部分被美国以期货的形式买断,但是非洲可可豆绝大部分是佛拉斯特罗,只能用于生产普通大众化的巧克力;而欧洲的优质巧克力生产商,会选用优质可可种植园里面所产的最好的豆子,有的甚至还有自己的农场,如法国著名巧克力生产商VALRHONA。
可可豆(词音:kekedou)亦称“可可子”。
梧桐科常绿乔木可可树的果实,长卵圆形坚果的扁平种子,含油53%~58%。
榨出的可可脂有独特香味及融化性能。
是可可树的产物。
中国于1922年开始引种此种树木。
可可喜生于温暖和湿润的气侯和富于有机质的冲积土所形成的缓坡上,在排水不良和重粘土上或常受台风侵袭的地方则不适宜生长。
可可豆的产地在哪
在中国的广西和云南一些地区是适合种植可可豆的。
可可豆属于热带植物,可可豆的产地主要是分布于赤道南、北纬约20度以内的区块。因为气候炎热、多雨的环境。
可可原产于美洲,17世欧洲人在殖民地开办可可种植园,可可是一种茜草科常绿灌木,野生品种有十余种,在我国的海南、云南等地,种植成功。
中国于1922年开始引种此种树木,可可喜生于温暖和湿润的气侯和富于有机质的冲积土所形成的缓坡上,在排水不良和重粘土上或常受台风侵袭的地方则不适宜生长。
因为气候炎热、多雨的环境,是最适合可可豆生长的环境。可可豆在各地都有不同的风味,有的会带点果香、有的则是有烟熏的风味。现今可可豆主要的产地主要有中南美洲、西非及东南亚等三地。
中国大陆现主要种植地在海南。
可可树喜生于炎热、湿润的气侯和富于有机质的冲积土所形成的缓坡上,在排水不良和重粘土上或常受台风侵袭的地方则不适宜生长。
这样,它的种植就被适合在赤道南北各二十个纬度间的陆地上。
可可从南美洲外传到欧洲、亚洲和非洲的过程是曲折而漫长的。
16世纪前可可还没有被生活在亚马逊平原以外的人所知,那时它还不是可可饮料的原料。
因为种子十分稀少珍贵,所以当地人把可可的种子(可可豆)作为货币使用,名叫“可可呼脱力”。
16世纪上半叶,可可通过中美地峡传到墨西哥,接着又传入印加帝国在今巴西南部的领土,很快为当地人所喜爱。
16世纪末,世界上第一家巧克力工厂由当时的西班牙政府建立起来,可是一开始一些贵族并不愿意接受可可作成的食物和饮料,甚至到18世纪,英国的一位贵族还把可可看作是“从南美洲来的痞子”。
可可定名很晚,直到18世纪瑞典的博学家林奈才为它命名,种加词是“可可树”。
后来,由于巧克力和可可粉在运动场上成为最重要的能量补充剂,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人们便把可可树誉为“神粮树”,把可可饮料誉为“神仙饮料”。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